广东火车道岔铺设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规定;铁路轨道在列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和结构变形;养护维修不当与自然侵害等等。铁路轨道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随着各种新铁路轨道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本身结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缺陷,一般有以下各点。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且只有连接杆和跟端结构将其连接组成框架,在其全长范围内没有扣件将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轨高于基本轨,当车轮通过时,尖轨容易发生跳动、横移和爬行,加大了尖轨被轧伤的可能性。导曲线半径小,且无限高,因此轨距、水平、方向难以保持。从尖轨起到导曲线终点止,轨距、方向和高度变化迅速,轨距、水平递减率较大,列车通过时对广东火车道岔的横向和纵向冲击力大于普通线路。
1、由列车到达方向起顺序编号,上行为双号,下行为单号。如车站一端有两个以上方向时、广东火车道岔应按主要方向编号。上下行方向的划分:车站值班员室(信号楼)位于车站中心附近时;以车站值班员室(信号楼)中心线为界;车站值班员室(信号楼)距车站中心较远时,以车站(车场)中心线为界。2、尽头线上,向线路终点方向顺序编号。3、车站划分车场时,每个车场的铁路轨道单独编号。一个车站不准有相同的编号。为了区别车场、铁路轨道号码使用三位数字。百位数表示车场号码,如(101-199或201~299)。个别车场铁路轨道超过99组时可将客车场与货车场分开,客车场仍用两位数字编号。遇两个车场共用一个咽喉区时,广东火车道岔厂可根据作业情况大体划分一下,不必严格区分。
火车道岔厂指出在道岔数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导轨曲线的内部连接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横向轨距与区间轨距一致。道岔导边部锋利的导轨为半径较大的弧形导轨。尖轨与基础轨的平面连接多为切线,尖轨不加宽,以减少列车逆行进入道岔侧线时的冲击角。火车道岔厂指出直线蛙平面有直线蛙和曲线蛙两种,直线蛙铺设方便,曲线蛙可以将引导曲线延伸到蛙部,达到增加引导曲线半径的目的,被广泛应用于活动芯轨蛙。道岔动程是尖轨牵引点处尖轨与基本轨开口值符合设计要求后,转辙机械扳动尖轨与基本轨密靠所做的行程。
随着火车轨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以及原有轨道两侧天价的征地成本,铁路地建设者迫切需要一种占地面积更小而且变道能力更强的广东火车道岔。于是把铁路轨道组合起来的想法便进入了工程家的视野,三开铁路轨道具有三副辙叉,因此可以将一条线路一分为三或将三条轨道合而为一、三开铁路轨道在效果上和两幅普通单开铁路轨道是相同的。但是三开铁路轨道可以在很小的面积内实现火车快速变道,因而可以叠加密集使用以满足交通枢纽或火车站的管理需要,因此后来便没有四开铁路轨道和五开广东火车道岔了。
1、铁路轨道号数及其型号的选择也很重要,因为它有不可更改性。广东火车道岔选择的正确与否影响到线路的运营安全,影响线路的养护维修难易,并可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到发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80KM/H的18号单开铁路轨道。全部或绝大多数列车均停车的个别车站以及改、扩建大型站特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2号铁路轨道。3、动车段内到发停车场到达(出发)端外方的铁路轨道,宜采用12号铁路轨道,困难条件下可采用9号铁路轨道,其他采用9号铁路轨道。4、联络线与高速正线连接广东火车道岔应根据列车较高通过速度确定,采用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160KM/H或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220KM/H的高速铁路轨道。